學習守禮、以身作則

2015-06-20 17:25

學習守禮、以身作則      劉志良牧師


知書識禮標記

  「禮」是人類社會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,人民守禮漸漸成為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,因而知書識禮也成為判斷一名孩子是否受過好教養的標記。若有孩子在公眾場所大吵大鬧或言行無禮時,受影響的人自然會心感不悅,甚至薄責他為野孩子(沒家教),他的父母若聽到別人對他的負面批評,也會心感不悅,但無奈的是孩子失控時,他們也無力管束,除了感到無地自容,還可能情緒受牽動,言行表現失禮。當孩子習慣不守禮貌,言行無禮失儀,他們長大後縱然學術成就高超,工作的路途也會份外崎嶇難行,因為他們難以與人同工,別人也不願意與他們合作。所以培養自己與孩子學習守禮,是關乎他們人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培養美好習慣

  有人說人生最重要的學習,都是在幼稚園裏學到的。事實上,不少人的好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。當孩子還年幼時,他們的心靈好像一張白紙,他們每天接收受的資訊,各類正反的言論,耳聞目睹的事情,都自動抄寫在他們的心靈裏。老師和父母的重要責任是協助他們建立正向思想,瞭解人情世故,養成美好習慣,培養學習興趣,啟發學習思維,又協助他們除去負面想法,戒除不良習慣,放棄自我思想,開放接納差異,尊重愛護別人。因此,老師和父母若能以身作則,便給孩子樹立美好榜樣,感染他們效法,鼓勵他們進步。

守時出席活動

  文明社會的重要行為規範之一是守時。孩子從小便跟隨父母學習建立守時的習慣,例如每日遊玩有時,吃飯有時,上床睡覺也有時。當孩子上學時,老師和家長就一起培養他們學習守時,上課守時,遊玩守時,繳交作業也守時。當家長帶同孩子上教堂時,牧師、老師和家長也一起培養他們學習守時,出席守時,活動守時,遊玩守時。當家長帶同孩子出席家庭活動(例如與父母親友吃晚飯),家長和親友亦是一起培養他們學習守時。當孩子從小見到父母重視守時的禮貌,並教導他們守時就是表示尊重活動的負責人與其他參加者,若是遲到便主動致歉,若因事延誤更為免遲到便寧可減省其他支出而坐計程車。在多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下,孩子便養成美好的守時習慣。他們較容易養成早到而不遲到的習慣,長大後表現也會勝人一籌呢!

學會為人設想

  守禮是要待人有禮而不只是要求人以禮相待。當父母栽培子女建立這樣為人設想而不跟人計較的價值觀,在公眾場合不高談闊論,在家居也不會於深夜時段大聲喧嘩,出入升降機或地鐵車廂時禮讓別人先行,見到管理員或鄰舍便微笑打招呼,與人對話時不搶着發言,在餐桌上不會搶着拿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是容讓別人吃好一點的,子女見到父母不以此為吃虧,反倒因使人得服事而感到喜樂,他們便被培養一副為人設想的心腸,體諒別人而不會凡事埋怨。

結語

  我們為人父母的若是能以身作則,凡事守禮,禮讓別人,同情體諒,而不會凡事斤斤計較,我們的兒女會更有機會受感染被培育為一個知書識禮的好孩子,我們一家人都可享受無可限量的人生前途呢!